期货日报4月24日报道:4月以来,受全球贸易战以及生物燃料政策影响,国内豆油期货市场波动加剧,整体呈现弱势运行态势。清明节后,受美国“对等关税”政策落地、宏观系统性风险拖累以及原油价格迅速走低带动生物燃料需求受挫等因素影响,油脂板块整体下行。随着全球贸易战不断升级,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边际影响明显减弱,豆油期货短期大幅下跌后,近期迎来了阶段性反弹。

  贸易战放大能源需求担忧,植物油价格集体走低4月初,美国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中国于4月4日宣布对美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其中包括大豆。国内豆系商品价格走势出现显著分化,豆油表现偏弱。

  从大豆供应角度来看,本轮中美关税博弈会影响供应预期,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升巴西大豆价格。我国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下降,导致总体供应收缩;同时,我国将更依赖南美大豆,巴西大豆价格上涨,我国豆系商品进口成本预计总体上涨。

  从需求角度来看,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及我国的反制措施加剧了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能源需求下降的担忧,导致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原油价格下跌直接拖累了生物燃料的利润及需求。生物燃料是植物油的重要需求增长点之一,原油价格下跌使生物燃料的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被压缩,进而导致生物燃料的产量减少,对植物油的需求也随之下降。需求下降传导至植物油板块,植物油价格受到拖累,豆油也不例外。

  4月两份关键供需报告对市场影响有限

  4月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对美豆及国内豆粕期货市场的影响有限。报告维持2024/2025年度美国大豆产量预期不变,仍为43.66亿蒲,同比增加4.9%;压榨量调高1000万蒲,至24.2亿蒲,维持美国大豆出口预期不变,仍为18.25亿蒲,期末库存调低500万蒲,至3.75亿蒲,反映出压榨需求超预期、出口需求保持强劲。本次报告在贸易战升温的背景下基本没有引发市场波动。

  另外,4月中旬发布的2025年3月MPOB报告同样对油脂市场扰动有限,以中性偏空看待。3月MPOB报告显示,3月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为138.72万吨,环比增加16.76%;出口量为100.55万吨,环比增加0.91%;进口量为12.19万吨,环比增加82.51%;3月末库存为156.26万吨,环比增加3.52%。

  国内豆油市场维持供强需弱格局

  看向国内市场。供应端,4月初前期买船逐步到港,油厂压榨预期随之上升。一季度国内大豆压榨利润较差,导致油厂买船积极性不高,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3月中国进口大豆350.3万吨,环比下降39.9%,同比下降36.8%;2025年1-3月,中国累计进口大豆1710.9万吨,同比下降7.9%。

  4月中旬,随着南美大豆收割结束并集中上市,国内二季度进口大豆预计大量到港。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截至4月8日,我国已采购5月船期大豆900万吨,当月采购完成率83%。6-8月船期大豆采购量分别为570万吨、180万吨和30万吨。船期监测显示,4月下旬我国进口大豆开始集中到港,预计4-6月进口大豆到港量分别为850万吨、1200万吨和1100万吨,二季度国内大豆供应预计较为充沛。一季度大豆供应相对紧张导致油厂开机有限,豆油库存短期呈现下滑趋势。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11日,全国重点地区豆油商业库存为69.39万吨,周环比减少9.73万吨,下降12.30%,同比减少16.77万吨,下降19.46%。从需求端来看,目前豆油消费端无增量,需求表现平淡,限制了豆油现货涨幅。

  短期缺乏上行动能

  4月以来,受到全球贸易战升级、国内进口大豆数量下降、需求平淡等因素影响,国内豆油期货市场出现明显波动。虽然美国的关税政策支撑豆油的长期成本,但短期能源需求回落、生物柴油利润低迷、国内二季度进口大豆供应充足、豆油供应预期偏宽松和需求平淡等因素限制了豆油价格涨幅。展望后市,市场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一方面,贸易战仍是影响豆类商品行情的重要因素,如果贸易战进一步升级,进口大豆到港量可能进一步下降,将对豆油价格形成支撑;另一方面,随着二季度南美大豆大量上市,市场将重新计价美豆新作进口困难、美豆新作及加拿大菜籽减产和美国生物柴油需求改善等利多因素,预计二季度国内豆油价格维持偏弱震荡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