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备受养殖户追捧、被冠以“黄金骨”的热门养殖品种,到今年价格持续低迷、被无奈戏称为“杀人骨”,黄颡鱼的市场行情在短短一年间经历了“腰斩”式转折,多地更是陷入烂市的困境,养殖户面临卖鱼难、盈利难的双重压力。

  当前,全国主要黄颡鱼养殖区塘头价普遍走低,不同地区、不同规格的价格呈现低迷态势。其中,广东佛山地区4两规格黄颡鱼塘头价为8.7-8.8元/斤,5两规格为9.7-10元/斤;广西地区6两规格黄颡鱼塘头价为10.3-10.5元/斤;四川产区5寸起塘头价8.5-9元/斤,当地养殖户坦言,即便低价依旧面临“不好卖”的难题。浙江湖州4两规格9.5元/斤,湖北枝江5.5-6寸筛规格塘头价问为8.5-9元/斤。就目前8-8.5元/斤的养殖成本而言,利润在1元左右或勉强保本。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黄颡鱼行情陷入低谷,是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首先,养殖量激增是核心原因。由于去年黄颡鱼养殖行情向好,吸引大批养殖户扎堆进场,今年养殖量在去年基础上增长数倍。即便部分地区总养殖面积有所减少,但养殖技术的突破进一步提升了单产,最终导致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其次,消费端需求疲软,市场消化能力不足,难以承接养殖产出。此外,不少养殖户恐慌性出鱼,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需失衡,拉低整体价格。

  面对低迷行情,部分养殖户迫于压力,已陆续低价出鱼,甚至选择转养其他品种,以减少损失;另一部分养殖户则选择坚守,认为当前黄颡鱼价格已无多少下降空间,“迟早能卖,熬出头就是胜利”,期待后续行情回升。

  对此,业者指出,在每年8-12月期间,黄颡鱼行情相对偏低,而当前总存塘量比前两年同期减少约3成,“烂市”的重要诱因之一是养殖户的恐慌性出鱼,建议广大养殖户稳定心态,避免盲目跟风抛售,保持合理的出鱼节奏。

  从长期来看,养殖业本就没有永远的“神话品种”,也没有永恒的市场低谷。业者提醒广大养殖户理性养殖,遇到市场低谷时更需理性应对。同时,在养殖过程中需进一步提升养殖技术、精进管理水平,通过降低发病率、严格控制养殖成本,提升在市场波动中的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