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于耕。今年以来,山西晋中始终将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全力推动春季农业生产。截至5月16日,晋中市春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362.4万亩,完成计划的九成以上,为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放眼广袤田畴,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正细密描绘。入春后,祁县昭馀镇南关村村民便早早投入到玉米种植工作中,他们出动3台旋播机和10余名农机手,已完成200亩玉米种植,为粮食稳产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在左权寒王乡,通过免费使用加厚地膜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预计粮食产量能够增加10%-15%,展现了农业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万物土中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晋中市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建设农业强市为目标,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拓展落实各项农业政策举措,确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目标的任务。同时,通过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努力创建“吨粮田”示范区、培育主体提单产、有机旱作提单产等举措,力争在寿阳、榆次、太谷、祁县、平遥等地,创建玉米“吨粮田”15万亩以上;培育规模化种粮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12个以上,开展高产竞赛,培育一批高产典型、种田能手、优秀服务专家(团队);积极争取寿阳县建设玉米有机旱作集成技术示范区,并在寿阳、昔阳、祁县、灵石、平遥、榆次、太谷、榆社等县(区)实施玉米“深松密植”和“品字形”栽培模式15万亩以上,建设有机旱作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全市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

  粮食是种出来的,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晋中国家农高区以种子为“芯片”,积极推进农业种业攻关,选育新品种,构建多元化的种业技术体系。“‘晋作84’小麦,是经过十余年选育而成的新品种,采用先进技术,创造性地将北部冬麦区抗寒性好,黄海麦区丰产性、品质优等特点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晋中国家农高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小麦育种岗位专家、副研究员闫贵云说:“去年,在晋中国家农高区进行了试验田试种,平均亩产达到了807.79公斤,创山西中部冬麦区最高纪录。今年又种植了220亩,目前小麦长势喜人,叶肥根壮,一定能获得高产。”与此同时,市农机推广站深入农村,提供农机技术指导,投入3万余台(套)大中型农业机械,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技术服务团队,为农户提供专业指导与服务,及时解决农户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使种植户能更省心省力地从事农业生产。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一首催人奋进的春耕进行曲在春天奏响,待到金秋时节,我们必将沉甸甸的丰收成果。晋中市的农业也正迎来新的希望和机遇,在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