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内设施齐全
建有标准化鸡舍800平方米、生态放养场20亩,还同步建设饲料加工储存区、疫病防控区、粪污处理区等功能区域
三重联结机制
●通过土地入股分红,210户村民实现户均增收
●优先聘用本村村民参与养殖管理工作,创造就近就业岗位
●以订单收购的形式收购村民农副产品用于饲料加工,既为村民提供农产品销售渠道,又不断延伸山地梅花鸡产业链价值
构建循环体系
创新构建“林下养殖—粪污还田—有机种植”的循环体系
日前,在通江县民胜镇火铺山村的山地梅花鸡养殖场内,5000羽优质鸡苗正式入住,标志着该项目正式投产运营。作为村集体经济的生态养殖基地,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火铺山村党支部书记李森介绍,该村山地梅花鸡养殖场占地达20余亩,场内设施齐全,建有标准化鸡舍800平方米、生态放养场20亩,还同步建设了饲料加工储存区、疫病防控区、粪污处理区等功能区域。
“养殖场还通过配备先进的自动化饲喂系统,实现精准投喂;环境控制设备实时调节鸡舍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为鸡苗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李森说,这些设施的配置,构建起了一个科学、高效的现代化生态养殖体系。
作为村集体经济项目,总投资达51万元,该项目应如何联农带农富农?
据了解,养殖场采用“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联营模式,建立三重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切实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首先,通过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210户村民(其中脱贫户66户、监测户9户)实现户均增收200元以上。其次,优先聘用本村村民参与养殖管理工作,为当地创造10余个就近就业岗位,带动就业人员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然后,养殖场还以订单收购的形式大量收购村民自产的玉米、稻谷等农副产品用于饲料加工,既为村民提供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不断延伸了山地梅花鸡产业链价值。通过一系列举措,预计该项目可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
火铺山村山地梅花鸡生态养殖场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创新构建了“林下养殖—粪污还田—有机种植”的循环体系。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鸡粪经过无害化处理后,转化为优质的有机肥,还田用于粮油作物种植,有效解决畜禽粪污处理的难题,避免了环境污染,同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丰富的养分,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预计到2025年,该养殖场年可出栏山地梅花鸡3万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李森还表示,将持续做大通江山地梅花鸡特色产业,开发配套冷链物流系统,聚力打造集生态养殖、农事体验、电商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示范点,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值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据了解,山地梅花鸡是巴中仅有、通江独有的纯血统土鸡,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口感备受欢迎,也是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规划中的六大主攻单品之一。当前,通江县明确提出“一核一园二场三带”发展规划,聚力打造山地梅花鸡种业“芯片”,着力培育中国土鸡市场高端品牌。
■相关新闻
通江“山地梅花鸡”遗传资源鉴定答辩获全票通过
本报讯(巴中融媒记者 严波)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日前,第四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家禽1专业委员会“山地梅花鸡”遗传资源鉴定答辩视频会上传来喜讯,通江“山地梅花鸡”遗传资源鉴定答辩获全票通过。
答辩会上,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赵小玲围绕山地梅花鸡的品种特性、遗传特性以及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等情况作了汇报,第四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家禽1专业委员会13名委员全票通过了通江“山地梅花鸡”遗传资源鉴定答辩。
近年来,市、县高度重视山地梅花鸡产业发展,市级层面将其纳入巴中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规划,并将其作为六大主攻单品之一强力推动,县级层面成立了山地梅花鸡生物育种及养殖场产业链,持续开展山地梅花鸡的群体调查、保种选育、核心种群疫病检测与遗传分析采样等工作,建成山地梅花鸡资源场1个、备份场1个,为实现种业自强、推动山地梅花鸡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巴中市农科院等专业技术力量,扎实开展科技攻关,加快构建“山地梅花鸡”保种科研体系,聚力打造山地梅花鸡种业“芯片”,着力培育中国土鸡市场高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