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和成: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42亿元,同比增长5.45%;归母净利润53.21亿元,同比增长33.37%。公司生产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产品涵盖了饲料级、食品级和医药级等多个级别,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浙江医药: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6.9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9.33亿元,同比上升9.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91亿元,同比上升5.3%。主要系公司生命营养品产品销量和价格下降所致。

  金达威: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6.04亿元,同比上升11.16%;归母净利润为3.61亿元,同比上升63.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49亿元,同比上升56.2%。公司是全球辅酶Q10最大的生产商,是全球知名的营养保健食品原料生产企业。

  能特科技: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71.3亿元,同比下降23.2%;归母净利润为4.53亿元,同比上升276.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67亿元,同比上升433.4%。全资子公司能特科技有限公司的维生素 E 及医药中间体业务经营情况保持良好,为公司带来利润 6.26 亿元,进而推动公司 2025 年 1-3 季度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实现大幅增长。

  振华股份: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2.17亿元,同比增长7.47%;归母净利润4.1亿元,同比增长12.56%;扣非净利润4.11亿元,同比增长11.93%。公司主要从事铬化学品、维生素K3等铬盐联产产品、超细氢氧化铝等铬盐副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第三季度公司铬系产品完成产量(折重铬酸钠)约 7.5 万吨,同期销量(折重铬酸钠)约 6.3 万吨,在剔除金属产品序列库存影响后,报告期内公司产销量基本平衡。

  兄弟科技: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7.25亿元,同比增长4.84%;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211.75%;扣非净利润9864.92万元,同比增长298.45%。公司维生素产品生产主要采用以销定产模式,同时结合市场情况调节产能释放。

  亿帆医药: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9.23亿元,同比增长1.67%;归母净利润3.88亿元,同比增长5.84%;扣非净利润3.15亿元,同比增长25.17%。亿帆医药聚焦医药产品、原料药和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及药品推广服务。公司合成生物新品项目处于竣工验收阶段,尚未投产。

  天新药业:2025年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6.31亿元,同比增长1.08%;归母净利润4.6亿元,同比下降6.91%;扣非净利润4.31亿元,同比下降7.84%。目前公司已建立形成维生素B6、维生素B1、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5、维生素D3、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维生素E粉、维生素A等多产品矩阵,为全球饲料、医药、食品等行业客户提供配套服务。同时,公司向维生素产业链上游原料环节延伸,拓展ABL、甲醇钠、胆固醇、L-丙氨酸等中间体产品,在保证自身维生素产品原料供应的基础上,余量部分对外销售。

  广济药业::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29亿元,同比下降7.12%;归母净利润亏损9729.86万元,上年同期亏损1.59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01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72亿元。公司减亏因素一是济宁公司产品成本高于销价,有序减少生产和销售,营业收入下降对应营业成本下降从而减亏;二是因医药科技公司、广化制药公司出表,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增加;三是报告期内研发项目投入减少,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四是公司按照“精简高效”原则重塑管理组织体系、重塑销售体系等,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以上综合影响所致。

  圣达生物: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6.21亿元,同比上升2.0%;归母净利润为5334万元,同比上升146.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749万元,同比上升394.0%。公司通过不断推进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升级,提升了运营效率并实现了成本优化,从而推动了业务增长。此外,公司在加强市场拓展和提升产品毛利的同时,继续深化差异化竞争战略,推动了生物保鲜剂及功能配料产品的销量增长。

  花园生物: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9.36亿元,同比下降0.2%;归母净利润为2.34亿元,同比下降3.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21亿元,同比上升9.1%。报告期内公司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投项目重新论证并延期的议案》,同意公司在募投项目实施主体、实施地点及投资规模不发生变更的情况下,延长“年产6000吨维生素A粉和20000吨维生素E粉项目”“年产5000吨维生素B6项目”“年产200吨生物素项目”和“年产10000吨L-丙氨酸(发酵法)及生物制造中试基地项目”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的日期。

  华北制药: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74.8亿元,同比下降1.0%;归母净利润为1.59亿元,同比上升54.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43亿元,同比上升73.6%。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行精益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尽管营业收入有所下降,但公司通过加强管理和控制成本,保持了盈利能力的提升。

  东北制药: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4.78亿元,同比下降10.69%;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下降16.96%;扣非净利润1.32亿元,同比下降4.32%。东北制药着力推动生产技术创新与改进,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环保水平。

  华恒生物: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1.94亿元,同比增长42.53%;归母净利润1.68亿元,同比下降1.34%;扣非净利润1.67亿元,同比增长0.80%。公司已建立了全面的产品组合,主要包括氨基酸系列、维生素系列及其他生物基产品等,生物基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动物营养、日化护理、食品和饮料、先进材料、植物营养等各行各业。

  梅花生物: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82.15亿元,同比下降2.49%;归母净利润30.25亿元,同比增长51.61%;扣非净利润20.19亿元,同比增长14.15%。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公司子公司味精、异亮氨酸产能释放带来销量增长,同时赖氨酸、饲料缬氨酸及淀粉副产品销量增长,但受市场影响,味精、苏氨酸、赖氨酸、黄原胶等产品销售价格下降,从而导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有所减少。同期净利润实现较快增长,则主要是由于成本优势在产能释放的加持下带来毛利的增长,以及收购海外公司产生的合并收益增加营业外收入所致。

  星湖科技:2025年公司前三季实现营业收入120.77亿元,同比下滑5.57%;归母净利润10.15亿元,同比增长49.90%;扣非归母净利润9.81亿元,同比增长28.81%。公司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投建的 45 万吨氨基酸及配套工程项目已进入建设阶段,预计项目建设周期 22 个月。

  安迪苏:2025年公司前三季实现营业收入129.31亿元,同比增长13.67%;归母净利润9.90亿元,同比下滑1.29%;扣非归母净利润9.86亿元,同比下滑10.57%。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蛋氨酸业务销售保持增长,主要源于液体蛋氨酸在全球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以及工厂保持高度生产稳定性,供应链成本进一步优化。固体蛋氨酸业务对业绩贡献有限,主要由于原材料(尤其是烧碱)成本大幅上涨。关于维生素业务,毛利受到维生素E和维生素A产品价格急剧下滑的不利影响。安迪苏通过快速调整产量以尽量降低对盈利水平的负面影响。

  川发龙蟒:2025年公司前三季实现营业收入73.87亿元,同比增长22.06%;归母净利润4.37亿元,同比增长2.81%;扣非归母净利润4.43亿元,同比增长3.74%。公司核心产品工业级磷酸一铵、饲料级磷酸氢钙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同时依托循环经济产业优势,积极构建“硫-磷-钛-铁-锂-钙”多资源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重点布局磷酸铁、磷酸铁锂项目,该公司磷化工及新能源材料业务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逐现成效。

  云天化: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75.99亿元,同比下降19.53%;归母净利润47.29亿元,同比增长6.89%;扣非净利润46.19亿元,同比增长6.32%。除传统磷肥外,云天化已积极延伸至磷酸铁新能源材料、磷系阻燃剂等磷系功能材料,以及工业级磷酸、聚磷酸、食品级磷酸等高端精细磷化工产品,实现了磷资源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阶梯式利用。云天化凭借磷矿资源保障磷酸铁的成本优势,以及氟资源自主供应支撑氟化工产品的竞争力,两类产品有望形成“双轮驱动”,共同推动新能源材料业务成为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

  川恒股份:2025年公司前三季实现营业收入58.04亿元,同比增长46.08%;归母净利润9.65亿元,同比增长43.50%;扣非归母净利润9.42亿元,同比增长46.09%。公司营业收入上升主要系磷酸及磷酸二氢钙的销售数量及销售单价同比上升所致。广西鹏越基地自2022年起分生产装置逐步投产,目前湿法磷酸装置、磷酸二氢钙装置、净化磷酸装置已达到设计产能,无水氟化氢目前仍处于工艺优化、产能提升阶段,公司将尽快提升产能,争取早日达标达产。